为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强化育人实效,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8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专题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许洪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院长张旭主持。

本次研讨会特邀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文新教授莅临指导,高文新教授结合自身深耕高校教学领域的实践经验,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融入思政课的具体路径”两大核心维度展开分享。其分享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既梳理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脉络,又通过古今中外政策对比凸显中国特色,以翔实的数据支撑观点,搭配鲜活案例解析理论,让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可感。

参会教师聚焦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叙述”升华为 “理论高度”,增强教学的学术深度,如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在教学方法、内容深度上进行差异化设计,以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高文新教授在互动交流中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做好“双融入”,既要融入历史脉络与经济逻辑,让理论有 “根” 有 “据”;又要立足党史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让教学有 “魂” 有“力”。

本次专题研讨会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互动交流、互学互鉴的优质平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方向更明确、实践路径更清晰。参会教师一致表态,后续教学中会始终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关键方向,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下,不断厚植历史底蕴、用活历史资源,借古今纵横的鲜活对比讲透史实、阐明道理,既引导学生看清问题本质,更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入脑入心,切实将专题研讨成果转化为铸魂育人的实际成效。
文字:张丽薇
图片:于帅
初审:娄嫄
复审:张旭
终审: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