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9月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红色教育智慧基地组织开展了“大思政课”实践地图绘制研讨交流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会。我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结对共建学校,吉林市经开区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李靖文,吉林市第十八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丛文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韩宇及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旭主持。

会上,院长张旭首先介绍了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关于“吉林省‘大思政课’实践地图”绘制工作的具体安排,强调绘制“大思政课”实践地图是有效整合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需要各学段教师深化合作,聚焦同一教学元素,制定各学段能够有序衔接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教学资源开发的匹配度和完整性。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元素的挖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视频的录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吉林市第十八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丛文秋分享了高中阶段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思考。她认为,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实践教学必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吉林市经开区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李靖文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特点,分享了中小学思政实践教学的创新实践。她指出,针对中小学生认知规律,思政课需“把道理讲进孩子心里”,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悟责任担当。通过分层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更富有生命力。

学院党总支书记韩宇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完善机制建设,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二要深化内容研究,打造特色实践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三要推动成果转化,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为结对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了务实交流的平台。通过实践地图绘制这一具体抓手,各学段教师首次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未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继续联合结对学校,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与中小学教学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发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思政实践案例。整合本地红色资源设计研学路线,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发分层实践手册,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文字:刘瀛洲
图片:于 帅
初审:娄 嫄
复审:张 旭
终审:韩 宇